蒙古國缺少非遺報靜電油煙處理機道記者 “亞太中心”做橋梁
原標題:做連接非遺與公眾的橋梁 ——“亞太中心”首個媒體從業者“履約”能力建設培訓班側記
學員正在進行田野調查,考察蒙古國哈薩克族毛氈制作技藝及傳統民族舞蹈的傳承現狀 薛帥 文/圖
媒體在非遺保護中發揮著巨大作用,這已是共識。廚房油煙處理從我國的非遺保護進程中不難發現,社會公眾非遺保護意識的提高,離不開多年來媒體的鼓與呼。日前,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亞太地區非物質文化遺產國際培訓中心(簡稱“亞太中心”)針對蒙古國媒體從業人員的《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公約》履約能力建設培訓班在蒙古國達爾汗烏勒省舉辦。
“這是亞太地區非物質文化遺產國際培訓中心首次舉辦專業領域主題培訓,也是首次在蒙古國舉辦培訓活動。”亞太中心主任梁斌說。
媒體亟須提升非遺“實力”
“蒙古國媒體目前沒有專業從事非遺報道的記者,由於媒體重視不夠,蒙古國很多珍貴的文化遺產和非物質文化遺產被忽視,很多非遺種類亟須搶救。”蒙古國教育文化科學體育部文化藝術政策司司長包爾得坦言,一直希望能有國際力量針對本國需求,對媒體從業者舉辦非遺領域的能力建設培訓。“這將有助於提高蒙古國公眾和社會對於非遺保護的認識,讓蒙古國的非遺保護理念與意識與世界接軌。”
“之前從沒有對媒體人進行過非遺領域能力建設的相關培訓,對於我來說也是首次。”參與此次培訓的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認證培訓師拉胡爾·高斯瓦米告訴記者,從國際層面去提升媒體人在非遺領域的作用和力量,意義重大。“媒體人是公眾輿論的引導者。這一群體的知識儲備、認識角度、思維觀念、表達方式都影響著非遺在民眾中的傳播、普及與推廣。”
“這是亞太中心首次嘗試為某一專業領域量身打造的主題培訓。”亞太中心工作人員說。據瞭解,本次培訓班是根據2016年10月在蒙古國烏蘭巴托舉辦的2016年度東北亞地區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區域性會議上蒙古國媒體從業者提出的請求而舉辦的。“課程設計和培訓內容經主辦方和培訓師多次商議形成,許多學員表示他們從去年得知舉辦本次培訓的信息後就一直期盼參加。”蒙古國傢記者協會主席格拉裡得介紹,參訓的42名學員經過蒙古合作方嚴格篩選,學員結構具有代表性,包括瞭蒙古國傢級媒體和21個省的省級媒體代表,涵蓋瞭電視媒體、紙媒和網絡媒體,基本能夠代表蒙古國境內各類媒體的從業人員。
帶著“批判”的眼光去思考
一望無際的蒙古高原孕育瞭諸多絢爛奪目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從蒙古族長調、呼麥、馬頭琴制作及表演技藝到蒙古醫藥、蒙古那達慕……這些非遺資源滋養瞭生活在這片土地上的遊牧民族。“我們這一代的蒙古青年人如今很多離開瞭牧區,選擇在城市生活,離本民族的非遺越來越遠。”本次培訓的學員、在蒙古國一傢全國性電視臺工作的記者娜仁托婭說,“這種距離,不僅是地理上的,更是心理層面的。”
的確,非遺離現代人生活越來越遠,這一全球性的話題,在蒙古國這種從遊牧生活方式向現代城市化建設轉換的國傢更加凸顯,所經受的考驗與挑戰也更加嚴峻。據統計,蒙古國有近2/3的人口已聚集在烏蘭巴托、達爾汗等大城市生活。“所以我們希望在蒙古國的日常新聞中,能更多地覆蓋並涉及對非遺的報道與傳播。”蒙古國文化遺產中心非物質文化遺產部負責人莎若拉說。
本次培訓班由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認證的培訓靜電除煙機師授課,介紹瞭《公約》的基本概念、非遺保護有關知識及其倫理原則和責任等內容,並分組進行瞭5個非遺項目的田野調查采訪練習。亞太中心還邀請瞭《中國文化報》記者進行瞭實例分享,介紹中國媒體在非遺保護領域宣傳報道的經驗和實踐,並與蒙古國媒體代表深入交流探討瞭非遺保護領域新聞報道的經驗。
培訓中,學員們在課堂上的積極參與和激烈討論,給培訓師亞歷山德拉·丹尼斯留下瞭深刻印象。“他們對本民族非遺懷著極深的感情,又非常渴望瞭解到其他國傢非遺保護的先進經驗。對於同一問題有著多角度的思考與評價。”亞歷山德拉·丹尼斯用“Critical”(批判性的)一詞來形容蒙古國媒體人的“實力”。“這是我在很多國傢很少見到的。這是屬於媒體人特有的專業素質和職業素養,從他們身上我們反觀到媒體在非遺保護中所承擔的責任之重大、角色之重要。”
媒體發揮力量
提升公眾非遺保護意識
在分組田野調查中,學員將所學《公約》內容及實例分享所習經驗運用到實地采訪報道練習中,呈現出瞭一系列的新聞報道和電視短片。“非遺保護事業發展,要依靠宣傳與輿論,而這些都是媒體人的看傢本領。除瞭供給新聞產品、滿足受眾,發揮教育職能與引導社會輿論的功能,也是我們的責任。”娜仁托婭說。
給記者留下深刻印象的是一位從蒙古國偏遠西部省份來的學員。該學員是哈薩克族,乘坐兩天兩夜的長途汽車,跨越近2000公裡專程來參加培訓。“此前雖然做過一些文化類的報道,但是對非遺保護沒有明確的認識,通過本次培訓,不僅瞭解《公約》的基本內容,更加強瞭自身的責任感和使命感,今後將在《公約》精神的指引下,在工作中更多關註本國的非遺保護事業,積極發揮媒體在非遺保護中的作用。”他說。
“媒體在文化發展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希望本次培訓能讓蒙古國媒體從業人員瞭解《公約》知識,並在《公約》精神指引下,在各自的工作中積極發揮媒體作用,提升公眾對非遺保護的認識。”梁斌說。據悉,本次培訓後,蒙方提出希望亞太中心繼續為蒙古國媒體從業人員提供後續培訓和工作支持。而經過此次培訓,亞太中心的培訓活動已經覆蓋亞太地區31個國傢,直接受益人數872人次。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蒙古全委會秘書長烏雅恩噶在培訓班結業式上激動地說:“這種培訓模式是新的嘗試。希望蒙古國媒體代表能將收獲的知識傳遞給其他同業者。”培訓中,媒體學員還提出瞭針對政府工作和媒體行業的建議,並表示今後將在工作中將這些建議通過各種形式進行表達,以提高政府和公眾對非遺的認識,致力於在蒙古國全境培育非遺保護觀念。512F59CA568BB2D0
- Jan 17 Wed 2018 07:52
靜電油煙處理機 【專家推薦】烘咖啡豆味道四處飄散嗎?靜電機解決您的困擾~
close
文章標籤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
發表留言